2014年02月07日16:2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和歌亦稱倭歌(やまとうた),是日本古典格律詩歌的總稱。它最早見于《古事記》《日本書紀》等古籍。8世紀中葉,日本誕生了的第一部和歌集《萬葉集》。后又出現了《古今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等經典日語和歌詩集。成為了日本最具民族特色的詩歌形式之一。
同漢詩一樣,和歌也講究格律,但由于日語元音偏少等原因,難以像漢詩那樣合轍押韻。因此和歌的格律非聲韻律,是音數律。而和歌的音數律是由5、7音交替連綴的定型詩,其格律有兩個特點:1)每一句均為奇數,即由5或7個音節構成;2)無論哪種歌體,均采用5、7音反復交叉的排列形式。
1.和歌按音數律分,有以下幾種:
短歌(たんか):日本和歌的形式之一。一般共5句31拍。排列順序為五七五七七。公元7世紀前后形成并最終固定延續下來。
長歌(ちょうか):日本和歌的一種形式,五五音和七音反復交替,最后以兩個七音結尾。通常伴有反歌。
旋頭歌(せどうか):和歌形式之一。以五七七五七七共六句寫成的日本詩歌,民謠特征明顯。
連歌(れんが):從短歌形式派生的日本獨特的文學形式。流行于平安時代至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時便為俳諧所繼承。將短歌中五七五音的上句(長句)與七七音的下句(短句)連接起來,數人交互吟和。有兩句一首的短連歌,也有以長句,短句,長句為順序的鎖連歌,也叫做長連歌。通常以百句百韻為單位,也有五十韻,三十六韻(也稱作歌仙)等。
仏足石歌(ぶっそくせきか):見于日本奈良藥師寺佛足石歌碑上刻的歌詞。形式為五七五七七七。
2.和歌按內容可分為以下幾種:
雑歌(ぞうか):雜歌類。吟詠春夏秋冬,戀賀離別,風花雪月, 行幸游宴和狩獵羈旅。
相聞(そうもん):相聞歌。以親友間的酬唱為主。絕大多數以戀愛為主題,后來用來特指情歌。
挽歌(ばんか):挽歌,日本和歌類別之一。多為悼念或追憶死者以及死者臨終之作。
3.另外,還有由日本本州東部地區百姓創作的《東歌》和反映戍邊士卒生活的《防人歌》。
東歌(あずまうた):東歌多使用日本東部方言,主要描寫戀愛、旅行和勞動。其構思及結構淳樸而富有生氣,與貴族詩歌風格迥異。
防人歌(さきもりうた):擔任北九州警戒任務的東部地區的人們(防人)及家屬誦詠的詩歌。《萬葉集》收入100余首。其詩歌雖然稚拙,卻別有格調,多描寫父子、夫妻別離,情感真實。一些詩歌中使用了東部方言,與東歌一起成為日本東部民眾生活歌詠的代表。
參考文獻:
《明說日本文學史 》
滬江日語網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文學通識課http://sfl.jpkc.ruc.edu.cn/wxts/ja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