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3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段時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視察埼玉縣加須市的制造業工廠和東京都內的特別養老院后向記者強調:日本將把機器人作為經濟增長戰略的重要支柱,希望通過發掘機器人的潛能實現日本經濟的增長。
安倍打機器人的主意并非一時偶發之念。近年來,日本在很多領域大力推廣機器人,重點包括老年人護理、農業、工業和災害救援等,一方面是希望借此解決由于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同時起到提振增長的作用;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通過發放補助金、折舊、減稅和優惠貸款等一系列扶持手段,鼓勵機器人制造商進行技術創新,推動社會和企業加大機器人的應用力度,以期在未來全球人工智能的角力中占據主導優勢。
日本有“機器人王國”之稱。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其機器人的生產和出口均居世界榜首。日本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2012年,機器人在日本國內的市場規模約為7000億日元(1美元約合101日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2.4萬億日元。據統計,目前全球投入使用的產業機器人大約有100萬臺,其中40%在日本。從分布的領域看,機器人目前在日本主要用于汽車和電子機械制造,其中電子機械產業中的零部件封裝、半導體封裝等約占機器人使用量的半壁江山。
日本在機器人產業中固有的優勢地位,以及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巨大的發展空間,似乎讓安倍看到了未來日本經濟新的增長點。日本政府決定把機器人列入日本新一輪經濟增長戰略中,并期望借此引領其他產業的發展。不過,現實與初衷還是有很大差距。
從國內需求來說,日本盡管面臨機器人的需求缺口,但服務機器人和產業機器人的價格都較高,令許多家庭難以承受。根據日本政府的預測,到2025年時,日本的看護人員將出現100萬人左右的空缺。但家用護理機器人最低售價為每臺2000萬日元,高昂的價格會將很多需求者擋在門外。另外,日本65歲以上的農業人口現已超過六成,這使得日本對無人拖拉機和搬運機器人的需求猛增。盡管讓機器人代替農民耕種收割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日本農業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但依舊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日本農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從國際環境看,安倍的右傾政策令日本與其重要貿易伙伴中國和韓國的關系緊張,這意味著日本對這兩個國家的機器人出口很難擴大。川崎重工等六大日本公司目前占據中國產業機器人銷量的一半以上,中日關系如繼續走冷,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日中經貿往來恐怕會遭受更嚴重的打擊。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的興起,世界各國愈發重視包括機器人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日本機器人的優勢地位能夠保持多久不得而知。從這個層面上看,安倍要指望日本的機器人帶動經濟增長,恐怕有點不靠譜。《人民日報》(2014年07月23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