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練得再多,也達不到母語者的水平”“連N1都不考寫作”,像這樣認為壓根沒必要學寫作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我也經常用外語寫文章,總會收到一些“辣評”,所以很能理解這樣的心情。但是寫作能力并不僅僅體現在作文上,它是語法、詞匯、表述等各方面綜合能力的真實體現。如果連深思熟慮之下寫出來的作文都不正確,那么會話就更不必說了。
有個理工科的學生,日語基本是自學的。她可以用非常精準自然的日語寫東西。她每天都用日語寫日記,大學畢業后,為了讓自己不忘記日語,依舊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寫作水平僅靠上課或老師指導,是無法進步的。唯有多寫多練才能日益精進。有些學生用日語寫作文時,喜歡用很多不必要的成語,他們覺得“好容易背下來了,就得用用”。同樣,如果養成寫作文的習慣,平時閱讀日語文章的時候再遇到各種新穎的表述,就會想要運用在作文中。長此以往,不用特意跟老師學習,就能慢慢磨練文字表現力。寫作與會話一樣,都是僅靠課堂內容無法長足提高的。一個老師改幾十個人的作文,負擔很重,而且大家往往重復犯同一個錯誤。對于教師來說,每年都重復著針對每個學生反復糾正同樣錯誤的工作,雖說是本職工作,但確實也很辛苦。今后希望大家在課上寫作文的時候,能夠多少站在老師的視角遣詞用句,同時這對自己來說也是高效的學習方法。
學生用不熟悉的外語寫作,往往會寫出意思模棱兩可的句子,這種情況很難避免。遇到這種意思不明確的句子,老師也很頭疼。下面有個例句,請大家試試站在老師的角度進行修改。
*① 日本語には漢字がとっても多いだ。だから、日本語が必ずしも易しいです。
這短短的兩句話里,至少有4個錯誤。如果不能發現這4個錯誤,那么你在自己寫作的時候也很可能犯同樣的錯誤。這里面的錯誤,我們下期文章再詳細解說,本期想請大家先思考例句的意思。
恐怕有不少人會理解為“日語里有許多漢字,所以日語注定好學。”,但實際上,日本人(或日語母語者)也可能理解為“雖然日語里有許多漢字,但日語未必好學”。
下面請大家對調立場,站在老師的角度,以對外漢語教師的身份試著感受下面這個病句。
*② 雖然日語里有很多漢字詞,所以日語好學。
該例句中沒有“雖然”這個表示轉折關系的對應的詞,邏輯關系不明確。此時大家應該如何理解和修改呢?也或許學生寫的是“雖然日語是一門外語,但其中用許多漢字,所以日語好學”這個意思呢。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想表達的意思有時很難傳達給老師,老師修改后的文章,未必能準確反映學生想要表達的思想。所以用外語寫作,應當比用母語寫作更有意識地明確邏輯結構。這樣即便語法有錯誤,也不會太影響文章的閱讀。有些學生一拿到作業,就按照自己的思路順序下筆,可能一小時都用不了就洋洋灑灑寫出一篇千字作文。這或許是熟悉應試作文的結果。用日語寫作,并不是語法和表述正確即可的。也有不少學生認為寫個600字的作文很簡單,但其實用600字把一件事說完整是相當困難的,寫起來可能就變成1000多字了,再刪減到600字。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千萬不可小覷。
在日本,大多規定作文字數的上限。我讀高中的時候,教古文的老師每次都讓我們寫50字以內的短文。老師每次不打分,只給“合格”“不合格”的判斷。“不合格”的人必須幾天后重新提交。每周我們都會有新的作文題目,不擅長國語的我總要修改很多次,像問禪悟道一樣反復提交。甚至有時要一次交三份作文。在哪里點逗號、怎么使用復句……必須研究各種表述方法。我完全無法理解自己跟其他合格的同學究竟差在哪里。直到最后一節課,我都沒有得到標準答案。學生找老師要標準答案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我當時不能理解老師的意圖。但是現如今,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在我看來,用標準答案進行教育效果并不好,真正的教育應當是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問題。作文正是如此,雖然看了范文能夠理解,但實際上基本學不到真知識。現在我覺得,我的老師當年的思路應該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只是我自己一直沒能領悟到那“三隅”。
在此,我希望大家也重視寫作,拿出自學的意識,仔細研讀老師費盡苦心修改的文章,思考為什么那樣修改,并真正理解,融會貫通。(作者久保輝幸為浙江工商大學東亞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教授)
詞匯:
“禪問答”:問禪、悟道、問禪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