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01日08: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地緣對于本地車企和外地車企的不同作用力,讓車企們在成為本地的既得利益者的同時,也成為開拓外地市場的被動者。 |
今年6月實施的《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2013年修訂)》的鼓勵政策,使得蘊藏著的巨大市場潛力中西部地區成為一個特大熱點。在東部地區市場已趨飽和的情況下,中西部地區這片“藍海”對車企的誘惑力是顯而易見的,“汽車西進”于是成了汽車行業新的流行。
僅僅只是為了爭取地緣優勢嗎?地緣優勢,百度給出的結果是,由于對某個地區歷史、文化和人群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熟悉和了解,特別是在區域內具備相應的人脈資源,所形成的相對外來者的優勢。
近水樓臺先得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地緣優勢讓外來者必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從“東道主”那里分得一份風光。從這個角度說,“強龍壓不住地頭蛇”,盡管說起來不太中聽,但實在也是這個道理。
汽車行業也是一樣,地緣優勢就像一雙無形的手。
這雙手也會給外來者灌上幾口苦酒。比如,大眾系一直對被日系壟斷的華南市場抱有覬覦之念,并且在2009年底就發布了頗具侵略性的“南方戰略”,但就在該戰略實施一年半之后,也就是2011年前6個月,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組成的德系軍團,在廣東省國產汽車銷量中僅占比8.91%,仍然遠遠少于豐田和日產的17.54%及14.67%。
地緣對于本地車企和外地車企的不同作用力,讓車企們在成為本地的既得利益者的同時,也成為開拓外地市場的被動者。
有得就有失,地緣優勢的偏愛傾向實在太過明顯。也正因此,原本的“客隊”都力求讓目標開發地成為自己的“主場”。于是,有了一汽-大眾在成都、佛山的建廠,有了上海大眾在長沙、新疆的布點;于是,奇瑞把工廠建在了關外的大連,長安就在北京設了生產基地……
車企們不約而同地把觸角伸向外地,通過外地建廠融入當地市場,爭取地緣優勢,更大限度地占有市場資源,是很現實的考慮。而在目前,廣大的中西部地區正成為車企列強們“瓜分”的目標。
但地緣優勢也不是輕易就能如愿得到的。要知道,那些西部本地車企,在當地早已構建了自己的勢力范圍,又豈會輕易拱手禮讓。比如力帆,已經在重慶有了三座工廠,現在又在興建第四工廠,未來全部產能將突破百萬輛。還有長安,目前在重慶地區的總產能就已經超過了100萬輛。
面對這樣的“地主”,外來的車企要在這里“虎口奪食”,難度著實不小。
而且,除了產能之外,營銷渠道的布建也決定著地緣優勢的大小,而西部車企顯然又占了“地利”與“人和”的先手。還以力帆為例,就算它目前與那些合資巨頭相比還是一個新生代,就算它的一級經銷商還不到100家,但它的二級經銷商卻有1000多家,顯然,力帆的渠道下沉能力不容小覷。
但就算如此,如果一味只靠地緣優勢,也是行不通的。車企外地建廠,一為地緣,二來也是出于客觀上的考慮,比如物流,比如港口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一個個都是有備而來,當地車企也不能守株待兔,還得拿出實力來競爭方可。就比如力帆,看起來力帆是在西部開發中占了地利之先,但其實,力帆這些年一直在西部深耕細作。一系列的營銷活動全在西部進行,去年的高原節油挑戰賽,今年的進墨脫以及前不久的西藏“三車聯發”,看起來,力帆對于西部開發是早就準備。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西部汽車企業那么多,而且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入,將有更多的車企進駐西部,西部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充滿機會,又必得面臨新一輪的博弈。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成功。
總之,地緣優勢對于外來車企和本地車企來說,都是好東西,至于誰能得到得更多,誰更善于利用它,就看車企們的智慧與能力了。所謂出水才看兩腳泥,誰能笑到最后,不知道,但時間會給出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