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5日08:26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安倍拿出的這個改革“鉆頭”是軟是硬,還有待實踐檢驗。但值得肯定的是,在“安倍經濟學”開始推行不下去的時候,安倍內閣不再單純強調保守,而是敢于對堅硬的舊制度下手了,“這總比煽動與周邊國家對峙強得多”。 |
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是安倍戰略特區的重心。城市再生被認為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
《中國經濟周刊》 特約記者 陳言|日本東京報道
日本是這樣一個國家,這里強調一個聲音、一種顏色。這里不是沒有其他聲音,更不是沒有其他顏色,但現在的日本,保守是主旋律,這個旋律壓倒了一切。
然而就在今年的櫻花季節,一貫保守的安倍內閣忽然在3月底提出了“戰略特區”計劃,并計劃在今年6月正式實行。自民黨提出改革之匆忙令人始料不及,更讓人難解的是,其突破口竟然仍是模仿中國的“經濟特區”。此前,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曾經設立結構改革特區,而民主黨也成立了綜合特區,但效果都不明顯。
這次,安倍提出的特區已經超越了經濟范疇,而是希望以此為突破口,對日本的舊體制進行改革。保守的自民黨為什么突然提出改革?安倍的改革能奏效嗎?
民主黨改革曇花一現
在2012年自民黨重掌大權之前,日本有過3年的由民主黨主政的改革期。
民主黨競選時,呼吁最多的便是“改變”。因為自民黨從1955年起便建立了長期政權,內閣基本上由自民黨控制,其他政黨很難染指。但到了2009年,民眾對自民黨徹底失望,希望在民主黨身上看到改變。
長期的保守,讓日本社會如死水一潭。各種利益由自民黨派閥內部決定,議會上的討論不過是走個過場。名義上的民主體制,實際上已經成為自民黨內部的利益再分配體制,經濟的失落從10年走向了15年。自民黨的各種政策,基本上沒有考慮經濟復蘇,想得最多的是派閥間的利益平衡。
由于長期執政,日本的國家機構已經和自民黨結為一體。自民黨決定利益分配給誰,官僚就負責出政策并推動實施。日本的國家利益、國民生活水平,在既得利益集團眼里,根本就不值一提。
民主黨以“改變”口號振臂一呼,自民黨自1955年開始建立的超穩定體制,便如摧枯拉朽一般,在2009年轟然倒塌。
民主黨領導的改革是從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開始的。這些支出在自民黨時代長年累月地執行著,國家財產流向那些無效益的團體中,被白白浪費掉。國家工程是其中的很大一部分,特別是在公路建設上,相關的浪費非常嚴重。相關支出在民主黨時代終于被叫停。
自民黨時代的政治家已經蛻變成在各種利益分配書上簽字的“老板”,不再下基層,不再關心民眾的需求,不肯認真監督行政。民主黨時代,眾參兩院的300名民主黨議員親赴一線,參加各種會議,直接指揮推進各種新政策。
對市民的生活支援政策取代了自民黨時代對企業、利益團體的關照,對生活困難戶的經濟支援直接送到市民家中。因為交不起學費而不得不輟學的年輕人,在民主黨時代看到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