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09日08:22 來源:環球網
近日,日本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3人獲得了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的藍光LED技術備受矚目。 |
近日,日本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3人獲得了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理由的藍光LED技術備受矚目。日本《產經新聞》在10月8日的一篇報道中這樣評價赤崎勇,稱其為“荒野里孤獨的前行者,只為那一抹藍光。”
10月7日,赤崎勇等三位學者因研發出藍色發光二極管,被正式授予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在全世界都對氮化鎵失望的時候,默默地堅持著,終于成功研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品質晶體,開創了半導體光源的新時代。而支持赤崎勇堅定信念默默走下去的就是他那份孤高的精神,那份愿做荒野里前行者的無畏。
《產經新聞》這樣寫道,赤崎先生在進入松下電器產業東京研究所的第9年,即1973年正式開始LED的研究。當時紅色和綠色的LED已經普及,而藍色LED的研發競爭才剛剛開始。
人們希望通過硒化鋅和氮化鎵來獲取藍光,但氮化鎵由于電氣性能的限制很難做出高品質的晶體,于是人們普遍認為只有硒化鋅最佳選擇。然而,赤崎先生卻堅信:無論是物理性能還是化學性能,氮化鎵都比硒化鋅穩定,優點也更多。只要努力提高晶體的質量,一定可以打開一條出路。而且30年代自己曾經在名古屋大學從事過鍺的單結晶化實驗,所以有成功的經驗和自信。
于是赤崎先生開始一場背離主流的孤獨之戰。在1956年召開的半導體國際學術會議上,赤崎先生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沒有得到一絲反響。他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氮化鎵的研究堅持下去,我就是那個荒野中孤獨的前行者。功夫不負有心人,1960年赤崎先生通過在藍寶石襯底上涂一層氮化鋁薄膜,在上面生長氮化鎵晶體的方法,終于成功研發出高品質的晶體。由此藍色LED誕生,光的三原色終于齊備。赤崎先生的研究成果,將使信號燈和照明燈更換為更節能的LED燈,大型戶外表演也將實現三色照明,蔬菜大棚也可以利用LED照明了。
2014年9月,赤崎先生在接受《產經新聞》采訪時雄心勃勃地說:“LED的普及將改變世界。我相信LED還可以挖掘出更大的可能性。只要身體允許,今后我還會繼續從事晶體、光、半導體的研究。”(實習編譯:貟娜 審稿:王煥 馬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