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5日14:36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大家好,我是出生于東京平民區的理學療法士吉田幸代。作為青年海外協力隊的一員,我在被派往中國的醫院工作了2年時間后,已經回國1個月有余... |
吉田幸代(右2)和同事在一起。
大家好,我是出生于東京平民區的康復治療師(理學療法士)吉田幸代。
作為青年海外協力隊的一員,我在被派往中國的醫院工作了2年時間后,已經回國1個月有余。
即使現在,我再翻看當時的照片,似乎還能感受到當時在中國工作的心情。
2年前,在北京結束了1個月的中文學習后,我踏上了前往派遣地—湖北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到達不久,我就對當地人的語言吃驚不已。平常,當地沒有一個人說我在北京學習的普通話,而是說一種被稱為“恩施話”的方言。
盡管他們和我說話時會用普通話,但是當地人之間說話還是用當地方言,初期很是為不能融入其中而難過。
不過,最讓我難受的是在為病人治療中,當對方用方言說“要去廁所”,卻因為我不懂他的話而導致其在治療室失禁的事情。事后,雖然病人微笑著對我說“沒關系”,但我在內心深感抱歉的同時,考慮到“如果是涉及生死的大問題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并為此深感后怕。
平常,大家在想要理解對方的時候,你認為什么才是進行交流的關鍵呢?
我想,多數人都會說是“說話的內容”,其實55%是人的肢體動作,38%是聲音,而7%是說話的內容。
幸運的是,通過每天的治療工作,有93%以上的患者及其家屬、同事們很快就能了解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雖然說話的內容在交流中并非絕對重要,既然我在這里的醫院開始工作了,即便是為了對患者的安全管理,也很有必要學習當地的方言。
之后,隨著對方言的理解,我自己也能張口說出方言之后,與同事以及患者也可以進行溝通了,在工作上所付出的辛勞也減少了很多。
在擁有56個民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人們都能以本民族為驕傲地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