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1日10:50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解讀日本的紋身文化。 |
隨著訪日國際旅客不斷增加,溫泉旅館禁止紋身者入浴頻頻引發爭議。
如今人們對紋身的理解極具多元化,而在日本紋身卻長期被視為禁忌。爭議的背后隱藏著文化差異,如何正確對待文化差異,慎重解決文化沖突才是日本社會的當務之急。
溫泉是日本重要的旅游資源,外國旅客的必然去處。經濟交往促使固有觀念發生改變,部分溫泉酒店嘗試允許紋身者貼上膠布后進入公共浴池。
今后,更多的外國游客會涌入日本,日本還會頻繁對紋身者說No么?(策劃·李雁超&劉戈)
紋身者入浴引爭議
一名25歲的波蘭女性入浴后10分鐘左右就被一名年老的日本女性指責,“日本討厭紋身”!
這位波蘭女孩自從18歲就有了紋身,現在背部、肩部、大腿紋有金魚、達摩、櫻花、燕子、美少女戰士等富有日本特色的圖案。但在日本,周圍的人總是盯著她的紋身,導致她不得不采取“行動”不至于頻繁引發人們對自己的關注,即使是夏天,她也要穿長袖將紋身蓋住。
KONOMI健身俱樂部禁止紋身者入會,原因是大部分老年會員無法接受與紋身者一同健身。2014年6月,關東律師協會聯合會對1000名20歲-60歲的民眾進行調查。當被問及如何看待紋身者時,51.1%的受訪者表示很不愉快,另有36.6%的受訪者認為很恐怖。
對紋身者的特別對待,在紋身業界也引起巨大反響。逐漸興起的紋身文化對紋身工作室的管理和衛生要求不斷提高。紋身專業雜志《Tattoo Burst》的原主編川崎美穗公開支持新出現的社團“安全紋身一般社團法人”,該團體旨在為年輕的紋身師提供訴訟費用的支援,推進保障紋身文化的立法進程。
紋身的多元內涵
在日本,人們長期以來把紋身和犯罪、黑社會、地痞流氓聯系在一起。
從1720 年開始,紋身正式作為對罪犯的懲罰,取代以前割除犯人的鼻子或者耳朵等酷刑。
紋在罪犯身上的圖案主要有兩種:手臂上的環狀紋身圖案,或者是刻在額頭上的文字。這種處罰方式持續了150年,直到1870年被明治政府廢除。
在這150年間,這種處罰方式使社會上形成一個新的階層, 即有紋身的社會遺棄者。
進入近代社會,紋身與日本人談之色變的黑幫組織聯系在了一起。紋身在黑社會組織中相當流行,男性大面積的紋身司空見慣,女性紋身也屢見不鮮。紋身還成為黑社會幫派識別身份的標志,不同的組織都有自己特殊的標志。不僅如此,日本黑幫分子身上不同的刺青也表明他們在組織中的級別和地位。
紋身還是一種人體的裝飾形式,是從遠古時期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現象。如今以人體、紋藝為表現手段的紋身藝術,正以其獨特的視覺魅力,沖擊著人們的思想、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