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7日08:19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這個兇手非常情緒化,可以看出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以后,對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不滿情緒確實在蔓延。 |
高齡化社會敲響警鐘
事件發生后,相當多的日本網友指出:福利院過重的勞動導致職員身心負擔加重,恐怕是導致惡性殺人事件的最直接原因。有網民說:“照顧殘疾人和老人需要相當大的忍耐力和奉獻精神,一般人是做不來的。而且收入又低。”
大阪府一所智障者設施的負責人說:重度智障人很難護理誘導,夜間工作人員少的情況下更難。去年川崎市的收費老人公寓曾發生多起老人被推下樓事件,后來發現是這個設施的職員因為心理壓力而導致異常行為,一時福利院的過勞問題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
法新社稱,福利院殺人事件凸顯日本犯罪升溫隱憂。由于日本齡化速度加快,家人殺死臥病、高齡配偶或失智父母的事件屢見不鮮。今年2月,1名前養老院看護人員被控將院內1名87歲老人從陽臺拋出致死。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全國共有殘疾人福利院2600家。在這種福利院工作的職員收入比較低,正式職員年收入330萬日元,非正式職員只有190萬日元(相當于12萬元人民幣)。
大阪市立大學副教授野村恭代說:在福利院工作,無法與服務對象很好溝通,職員普遍感到精神壓力大,職員之間需要加強溝通,有必要給予他們支援。美聯社援引桐蔭橫濱大學教授河合的觀點稱,在對以往重大案件的調查中發現,兇手出門后遇見朋友而心生猶豫或放棄行兇的大有人在。一個熟悉面孔、一句老朋友的話或許就能阻止悲劇發生,“該怎么做才能讓他不會被孤立到絕望,這才是我們該重視的”。
蔣豐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個兇手非常情緒化,可以看出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以后,對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不滿情緒確實在蔓延。圍繞“生命臨界點”的事件不斷發生給高齡日本社會敲響了警鐘。與此同時,在日本被邊緣化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年輕“宅男宅女”長期接觸電腦和“二次元”事物,拒絕和外界接觸、內向型發展。“政府應該想辦法給這些人提供排遣、宣泄的渠道,讓日本社會充滿陽光,否則這些人很容易走向極端。”(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黃文煒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馮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