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電子學》雜志3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日本科學家們報告了一種方法,可在房間里任何地方給小型電子設備無線充電。該方法或可用于建造小型充電柜、無線充電房間,甚至建造無人工廠,其中的設備無需電線即可運行。
能量從能量源傳輸到電負載的過程中,不是通過傳統的有線傳輸,而是由無線傳輸來實現,就是無線能量傳輸。現有的實現方法包括:輻射技術(通過獨特的接收器接收空氣中尚未散失的輻射能量)、電感耦合技術(通過較為直接的接觸來進行能量傳輸)、轉換技術(從環境中收獲能源)以及磁場共振技術(讓兩個物體在同一頻率實現共振)。
當前的無線傳輸技術已經可以用于給小型電子產品充電,比如智能手機和電動牙刷。但這些系統基本都需要這些設備保持靜態,并與充電座或充電板的距離保持在數厘米內。
日本東京大學笹谷拓也及其同事此次開發了一種技術,利用墻內導電表面上多向的分散電流,把房間轉變成無線能量傳輸系統。該技術被稱為“多模準靜態空洞共振器”(MQCR),會在整個房間(3米×3米×2米)內產生三維磁場,能有效地結合電子設備(如智能手機、燈泡或電扇)上的小型接收線圈。
目前,接收線圈需要與磁場保持合適的角度才能實現最大效率,但房間各處以及設備在移動中的能量傳輸效率仍可超過37.1%。研究團隊認為,這一方法相比過去的手段(例如現有基于線圈的發射器)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笹谷和共同作者還探索了該系統的安全性,尤其是在運行中有多少能量可能被生物組織吸收。研究發現,他們的結果符合聯邦通信委員會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制定的準則。
研究團隊期望,這一房間大小的、安全的無線能量傳輸,能在工業和個人生活空間里為電子設備供電方面提供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