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十七次中日友好交流會議在北京舉行。人民網記者 陳建軍攝
人民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陳建軍)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日本友好協會、公益社團法人日本中國友好協會主辦的第十七次中日友好交流會議7日在北京召開,中日兩國地方友好協會代表等250多人參加會議。
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向大會致賀辭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兩國在45年前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確立了和平共處、世代友好的基本原則和正確方向,為中日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礎,是兩國共謀合作共贏、共促本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遵循和有力保障。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希望在人民,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中日關系面臨復雜嚴峻的環境。和平有時非常脆弱,需要堅定維護;友好不會憑空產生,需要用心培育。在兩國關系迎來改善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雙方民間友好人士應從締約45年來兩國關系發展歷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全力呵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成果,用心續寫惠及子孫的友好合作新篇章。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楊萬明在會上致辭指出,回首中日關系發展歷程,兩國民間友好力量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兩國關系發展順利時,我們結伴同行,錦上添花;在兩國關系遭遇挫折時,我們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在對方遇到困難時,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這既是兩國民間友好的光輝歷史,也是我們的重要使命。中日同為亞洲重要國家,對亞洲的未來負有共同的責任。一個穩定互惠的中日關系,對兩國至關重要,對亞洲不可或缺,對世界具有重要影響。面對新問題、新風險、新挑戰,兩國民間更應弘揚優良傳統,團結一致、積極作為,勇于擔起推動新時代中日關系改善發展的歷史使命。
會上,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岡崎溫代讀了丹羽宇一郎會長的致辭。致辭中說,第十七次中日友好交流會議的召開正逢其時。自從在日中友好協會第三任會長宇都宮德馬和中日友好協會首任會長廖承志的倡議下于1983年舉辦第一次交流會議以來,作為民間坦率交換意見的場所,這項活動已經持續了40年時間。面對問題應求同存異,而不是用近視眼的方式去處理;希望雙方從大局出發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坦率的民間對話將友好關系發展下去。今后,日中友好協會將會不斷發展豐富多彩的民間友好,開創嶄新的日中新時代。
中日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程永華致辭說,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風月同天,我們擁有兩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擁有同根同源的文化紐帶。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中日兩國“和則兩利,斗則俱損”,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來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大局,才能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最大的福祉。當前,國際關系變亂交織,中日關系再次站在關鍵路口,我們應攜手并肩、相向而行,堅守締約初心,堅定維護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確方向;加強交流互鑒,持續構筑堅實的民意社會基礎;深化互利合作,不斷擴大造福兩國的共同利益;弘揚亞洲價值,共同維護地區與世界的和平穩定。
日本駐華大使館公使小泉勉致辭表示,去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今年又迎來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這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奠定了日中友好關系發展的重要法律基礎,之后的45年來,日中兩國在此基礎上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今天與會的各位長期活躍在民間交流、地方交流的第一線,為促進兩國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后,希望大家在兩國間繼續助推相互溝通,積累更多的相互信賴,繼續支持這樣的交流活動。
之后,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協會秘書長袁敏道在會上作基調報告。他說,50年前,天津市和神戶市正式締結為友好城市關系,成為中日之間首對友城,也開創了中國國際友城交往的先河。以此為開端,中日友城交流日益發展壯大,正式友城數量迄今達到263對,另外還有100多對友好交流城市。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和平友好、互利合作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最為有利。中日民間友好是中日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傳家寶”。新形勢下,兩國民間友好團體和友好人士更應繼續發揚優良傳統,為推動中日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發揮應有作用。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人民網記者 陳建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