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7日15:40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這次的1萬發子彈,從據說接受韓國軍隊的要求到將子彈交給韓方手里,僅用了一天的時間。有兩點值得關注。 |
25日《朝日新聞》和《產經新聞》就這次日本向韓國方面提供彈藥之事分別發表了社論。從這兩篇社論內容可以看出日本社會對該事件的完全不同的兩種看法。
《朝日新聞》社論的題目是《提供彈藥的“例外”之說需要檢驗》。文章對本次日方行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指出:所謂“緊急事態”、“人道主義”的說法違反了歷屆政府所持不提供武器彈藥援助的原則。同時也違背了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則。政府此類“例外”的決定是危險的行為,其結果會導致國際社會對日本的擔憂。同時也對安倍內閣提出的“例外”緣由對比韓方事后說明,提出了質疑。
《產經新聞》社論的題目是《以提供1萬發子彈為契機,加速修訂禁止武器出口原則》。文章指出: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則的法律條文已經是落后于時代的東西,修改該條文是日本現實國家安全戰略和推廣“積極和平外交”的重要舉措。要求政府以這次對韓國提供彈藥為契機,加速修改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則。
但是,從事后日方網民對韓國方面幾乎清一色的責難聲里我們可以發現,這次對韓國的彈藥支援行為,表面上看只是一起簡單的對外援助,但是它卻實實在在地體現了日本國內政治動態已經發生了急劇的改變——堅持戰后和平路線的勢力,與希望借美國重返亞洲之機擺脫戰后困擾、成為所謂“正常國家”的勢力,力量抗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同時,我們也能從本次事件的過程和結果中看出,安倍內閣對時局變化非常敏感,善于抓住一瞬即失的機遇。相比之下,韓國方面事后的解釋和聲明,似乎有點勉強,不管是借還是要,事實上這1萬發彈藥最終來自日本自衛隊,至少在前方的韓國維和部隊事前應該是知道的。韓國方面前后方的溝通顯然不是非常順暢。并且就在四天前的12月19日,韓國剛剛通過名為“對日本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表示深刻擔憂”的國會決議案。而這次以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的名義為韓國方面提供彈藥援助的行為,很有可能變成安倍內閣迅速處理危機事態的成功案例,同時也為強化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今后處理相似事件的權限提供了依據。從結果來看,韓國方面明顯這次是被擺了一道,政治上失分頗多。
安倍內閣推出的“積極和平外交”,第一步是解禁和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使日本的軍工產業與世界接軌,在走出去的同時,也使日本擺脫在武器裝備上對美國的過度依存——真正實現軍事產業自主化。關于這一點,明年年初就會被內閣會議或者是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NSC)正式立案通過。
總而言之,實現修憲是安倍內閣的最終目的。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置法》,成立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推出《特定秘密保護法案》,強化國家對輿論的控制;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進而實施集體自衛權;其最終目標就是為了修憲。(作者趙剛: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
(本文為人民網日本頻道版權作品,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并附上原始頁面鏈接)
【相關鏈接】
→ 專題:日本7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