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1日09:44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 ? 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第二,人們往往把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以“玉音”放送形式發表的詔書視為日本投降的標志,認為從此日本進入了戰后。的確,日本的戰后是從天皇宣布這一詔書開始的。但戰后日本社會之所以始終有不承認侵略戰爭責任的右翼勢力的鼓噪,也是從這時開始的,因為那份詔書被稱為《終戰詔書》,其中一次也沒有提到“戰敗”和“投降”,所以埋下了日本人關于戰爭歷史認識的“伏筆”。每年的8月15日,雖然日本的和平進步力量這一天舉行許多反思戰爭的活動,但是右翼與保守勢力也在這一天以紀念“終戰”的形式掩蓋對侵略戰爭的反省。因此,我們旗幟鮮明地以國家立法的形式確立抗日戰爭勝利日,是對右翼勢力的棒喝和對日本和平進步力量的呼應。
第三,每年的九月三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因為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支持,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抗日戰爭的經驗證明中國人民的生存利益和發展利益,與全人類共同利益息息相關。
今天的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重要一員,對捍衛全人類利益負有重要責任,所以中華民族復興的影響不僅限于中國國內,更為世界所矚目。因此,在中國走上復興之路后,需要不斷探索,思考如何對人類社會以更大的貢獻的問題。中國在爭取復興的過程中,面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壓迫,提出民族獨立與民族解放的口號以動員民眾,在取得民族獨立之后,則要將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意識到中國的國際責任與義務,爭取對國際社會以更大的貢獻。紀念這一節日,更敦促我們在應對全人類面臨的各類挑戰面前不能回避,要更主動參與國際合作,發揮積極作用,走上復興之路的中國必將在國際社會中承擔更大的責任與義務。
在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中,日本軍隊的暴行難以數計。在那一場戰爭中,日本侵略軍隊在許多地方制造過大規模的屠殺和慘案,對許多城市實施過“無差別”的轟炸,強征和奴役了大量的勞工,迫害了眾多的女性,違背國際公約使用了生物化學武器,等等,南京大屠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的不僅僅是在南京大屠殺中被害的中國民眾,應當理解為對在那一場戰爭中全體中國受害人的公祭。
日本軍隊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殺,早已是被國際審判確認的反人道的暴行。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的判決書確認:“在日軍占領后的最初六個星期內,南京城內和附近地區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的總數超過20萬”,而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南京軍事審判法庭的判決書也確認遭日本軍隊屠殺的“被害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
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在局勢動蕩的戰爭狀態下,當時的記錄不可能完整準確,即使深入研究,其狀況也很難復原,所以,兩次審判之際在盡力搜集種種資料與證據的情況下提出的結論,完全可以作為人們認識南京大屠殺殘暴性質的基本依據。日本右翼與保守勢力在無法否認南京大屠殺根本性質的情況下,故意通過對數字的懷疑而否認屠殺事件的發生,是從根本上混淆是非,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導到關注本來不具備實證研究條件的問題上,故意在數字問題上挑起爭論,其實是在設置陷阱,對此必須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