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9日08:39 來源:解放軍報
驚天動地的巨響,拉開了“九一八”事變的序幕。為了給侵略行為制造“借口”,日軍在現場放置了三具穿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尸體,將其偽裝成被擊斃的炸路“兇犯”,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襲擊日守備隊,以此“明示”此后日軍進攻北大營完全系“自衛”行為。 |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示意圖。
精心策劃 二戰序幕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放在國際視野下,“九一八”事變也可以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
赤裸裸的謊言背后,是蓄謀已久的侵略野心。
從1874年進犯臺灣、1894年挑起甲午戰爭到1904年發動日俄戰爭,日本從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身上攫取了大量賠款和權益。日本侵略者不僅由此變得更加腦滿腸肥,也更加嗜殺成性,在侵略的道路上愈發變本加厲。
1928年,日本關東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不服從擺布的東北軍閥張作霖。當年12月29日,繼任東北保安總司令的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不顧脅迫,毅然通電全國,實行東北易幟,使國民政府得到了形式上的統一。東北易幟一方面打亂了日本分裂中國的企圖,另一方面也使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占東北的步伐:從1929年到1931年夏,關東軍參謀部先后四次以“參謀旅行團”的名義在東北各地系統搜集情報。隨后,日軍確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國東北的具體步驟,不僅從各地調兵遣將,還竭力煽動仇華情緒,發給日僑槍支組織軍事訓練,并頻繁在北大營附近組織實兵軍事演習。資料顯示,僅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年時間里,關東軍就在東北進行了100多次軍事演習。
“閉著眼睛,我都能打到北大營。”這是1931年9月12日,一名日本炮兵少尉在《日本軍部檔案》的記錄。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此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封建勢力同人民大眾、官僚資產階級同工人無產階級的矛盾。中國革命的首要任務是推翻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抗擊日本侵略,挽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際,爭取民族解放成為中國社會的歷史主題。正如毛澤東所說:“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
從“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六年時間里,日本一直沒有停止侵略步伐,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更是沒有停止過。1932年爆發了著名的淞滬抗戰,1933年有著名的長城抗戰和察哈爾抗戰,尤其是1936年傅作義領導的綏遠抗戰,取得三戰三捷的重大勝利。在東北,從1933年開始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建立了十多支抗日游擊隊伍,1936年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這是東北抗日戰場上的一支主要抗日力量。
放寬到國際視野來看,“九一八”事變其實也可以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通過這一點,人們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法西斯性質。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集團為了重新瓜分勢力范圍而進行的世界戰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反對德、意、日法西斯反人類罪行的戰爭。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有一個從局部戰爭到全面戰爭的發展過程。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是德、意、日法西斯政權形成后發動的首場戰爭,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局部戰爭的最早階段。之后屬于局部戰爭階段的戰爭還包括:1935年至1936年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亞的戰爭,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反法西斯內戰與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的戰爭,1936年德國占領捷克蘇臺德地區的戰爭。
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和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局部戰爭發展到全面戰爭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戰爭還包括:1941年6月爆發的德國進攻蘇聯的戰爭,1941年12月爆發的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太平洋戰爭。
因此,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法西斯性質出發,以局部戰爭和全面戰爭的兩個發展階段來考察,這場戰爭最早爆發于1931年日本在沈陽發動的“九一八”事變,結束于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最后以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正如毛澤東說:“在東方日本侵略東四省,西方希特勒登臺之后,重新分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法西斯就是戰爭’,一點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