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8日08:21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中日兩國的最大空氣該是提升民眾生活水平的愿望及絕對不允許發生戰爭的理念,這能夠重新成為中日輿論的中心。鼓吹對方國家經濟崩潰論,預言戰爭一觸即發,不是中日兩國的現實。我們已經到了必須扭轉輿論偏激的時候了,相信本屆北京-東京論壇能獲得成果。 |
盡管中日間并未發生戰爭,但從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NPO對中日兩國國民的調查結果看,現在的中日兩國輿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對立,互不理解。
9月28日及29日在東京召開的第十屆“北京-東京論壇”,需要回答為何93.0%的日本國民與86.8%的中國民眾,會對對方國家不具有好印象這個問題。
十年前因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開始出現倒退。輿論界的有識之士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積極呼吁中日兩國輿論界溝通與交流。那時的民意調查顯示,2005年37.9%的日本民眾對中國沒有好的印象,而15.1%的中國民眾對日本有意見。當時的危機感和現今的中日關系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
和平時期的兩國民間感情竟然出現如此大的倒退,政治家的作用自不必說,媒體中的輿論導向該是重要原因之一。
“讀空氣”與日本的厭華
一個人如果對周邊的氣氛不敏銳,不合群,在日本被稱之為“不會讀空氣”。在今天的日本,“厭華”在成為一種空氣,是媒體、政治家必須依靠的,失去了這種空氣,便會失去生存條件。
政治家迎合厭華空氣,可以通過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推行價值觀外交來顯現。媒體的厭華則表現得更為具體,從中國的大氣污染、腐敗,到中國去國外購買礦山石油資源,均能表現出一種極為特殊的厭惡情感。 在東京看電視,看到報道中國人購買那些在日本幾乎難以賣出去的名牌服裝手袋時,不給人以解決日本消費市場問題的感覺,而是讓人有意無意地覺得中國人要么“傻”,要么“土”。從個別店員的目光中,看不到對中國消費者的感謝,流露出的那種鄙視讓人很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