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10:0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專訪日本國自治體國際化協會北京事務所所長寺崎秀俊。 |
民間交流:彼此走動 相互了解
采訪中,寺崎所長說,只有親自到對方國家走一走、接觸下普通老百姓,才能真正了解對方,而旅游是走進對方國家的一個優選途徑。
此外,他建議中國游客更多地去造訪日本的“鄉下”,去認識真實的日本和日本人。
人民網:作為中國的鄰國,日本一直是中國游客喜愛的出境游目的地。數據顯示,最近中國游客赴日人數屢創新高,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寺崎所長:從我個人經歷來講,自從親自來到中國、操著漢語與中國人交流之后,才真正認識了中國和中國人民。
如果民眾足不出戶單憑國內傳媒的偏頗報道,恐怕只會對對方產生“惡”的印象。我自己的經歷就可以佐證這一點。
只有親自到對方國家走一走、接觸下普通老百姓,才能真正了解對方。我想,中國游客到日本之后也會感受到跟自己固有認識并不相同的日本和日本人。
因此,在中日兩國的相互交流中,真的缺不了國民彼此間的走動,親眼去看看對方、感受對方,也只有這樣才能還原日本和中國的真實面目。
在這里我要提一個建議,赴日的游客不要將腳步停留在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希望你們更多地踏足日本的“鄉下”,這些小地方會讓你們認識一個真實的日本和日本人。
特別是那些訪日的“回頭客”,希望在第二次、第三次去日本的時候,多多選擇大城市以外的“鄉下”,那里的自然、美食都與大城市不同,可以體味到別樣的日本。
展望:希望長城上、故宮里能見到日本人的身影
與中國興起的赴日游熱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中國景點鮮能見到日本游客的身影。
在訪談過程中,寺崎所長也坦率地將這一現象歸結為“不平衡現象”。
人民網:您剛才講了民間交流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國的旅游景區很難見到日本游客的影子,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
寺崎所長:的確,兩國關系的裹足不前,加上日本媒體上出現的中國“反日”游行、食品安全問題、空氣質量惡化之類的負面資訊的增多,很多日本游客對中國采取了“敬而遠之”的態度。
日本是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老人尤其在出游目的地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安全”。
要扭轉目前這種“不平衡格局”,正需要人民網這樣的大媒體做出探索和努力,多向日本游客釋放全面的信息資訊,希望早日能在長城、故宮看到日本游客的身影。
結語:探索中日地方·民間交流平行線
中日地方政府間的官方交流始于1973年,天津市與神戶市率先開啟了兩國地方政府的交流大門,這40余年見業已誕生了354對友好城市。在這其中,Clair見證了兩國地方政府交流的興盛與低潮。
在采訪中,Clair北京事務所寺崎所長坦承,受兩國國家層面關系的影響,近年來地方交流的熱情有所消退,促成新友好城市出現的驅動力不足,兩國交流呈現的新面貌則是國民間的交流大有占據上風的趨勢,特別是中國人頻繁訪日旅游的潮流成為一股新活力。
在兩國國家關系面臨諸多現實難題的背景下,如何能保住地方間交流的熱情與活力,讓地方交流少受甚至不受國家層面關系的影響,在國家層面交流以外再尋找一條與之相行不悖的地方與民間交流平行線,應該是中日雙方都需要去探討的課題。
-中日機構·企業高層專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