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如何來的 東洋經濟新報 名古屋機場 車身 腳踏板 沒有紅綠燈 超車 賓館飯店 小廣告" />
2014年11月02日08:59 來源:工人日報
日本歸來的感想是,任何一個社會的良好運作,不但需要有嚴明的法治,同時還需要公民對社會基本道德規范的認同和自覺的遵守及維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發展。 |
過馬路
幾天前,跟隨北京一家旅行社去了趟日本,所見所聞給我留下一些深刻印象。
飛機從京抵達日本名古屋的中部國際機場是當地時間下午5點多。酒店就離機場不遠,放好行李,借著自由活動的機會,我一人又回到機場,想著在那兒搭乘地鐵去看看名古屋的夜景。頭一回去日本,又一句日語不會說,只能憑著地圖“按圖索驥”。
左圖:單向堵車時
名古屋機場距離市里有40多公里,地鐵運行大約40多分鐘。買票進了地鐵后才知道,機場地鐵有好幾條線,去往四面八方,不知該坐哪趟能到名古屋站。沒辦法,只好求助于人。一位中年男子看了我在地圖上的比劃后,明白了我的去向。他領著我上了一輛待開的列車,我以為他和我同路。誰知鈴響后他并沒上車,而是隔著車門向我揮了揮手,并一再叮囑著什么。原來,他是特意送我上車的。后來,我在東京等地幾次換乘地鐵,都是在日本好心人的“指點”下,順利到達目的地的。
在日本坐地鐵,即便是最擁擠的時候,人們也都是井然有序地排隊上下。地鐵車門打開后,下車的人走中間,上車的人站兩邊等候,下車人完了,兩邊的人再一個個按順序魚貫而入,沒有一擁而上,更沒有你推我搡。其實,日本人也不是天生就守規矩的。1920年,一位名叫高橋龜吉的《東洋經濟新報》記者到歐洲出差。他看到英國和法國的公民乘坐公共汽車時都在自覺排隊,內心感到十分羞愧。后來他在《我的<實踐經濟學>是如何來的》一書中寫道,“當時的日本街頭,電車和公共汽車一來,人們便像瘋了一般,推推扯扯地爭著上車。跟歐美國家一比,差距何止千里!比缃瘢毡緡竦乃刭|提高了,公德意識加強了,很難看到上下車不文明的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