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15:4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當地時間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日本和紙正式收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繼去年的“和食”之后,又一項“和”文化申遺成功。 |
和紙歷史:源于中國,傳承逾千年
日本人善于吸收外來文化,再將之發揚光大,發展成自家獨有的東西。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制造出價格便宜,適宜于書寫的紙。據《日本書紀》記載,大約在公元610,中國的造紙術經過高麗傳到日本,而之后又經過了大約100年,造紙業才開始普及全日本。到了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85年)日本的造紙與紙加工的技術已經非常發達,他們將中國傳來的造紙技術加以改良,結合日本獨特的原料造出厚薄均勻而且堅韌的和紙。
日本和紙與中國宣紙:異曲同工
2009年,日本的 “石州半紙”與中國的宣紙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追又加了本美濃紙與細川紙,并稱為“和紙”,
無論是和紙還是宣紙都是在蔡倫造紙術的基礎上經過改良發展至今的。兩者除了原料的不同外,在制作工藝上很相似。宣紙起于唐代,原產地安徽涇縣,因此原料主要以當地常見的青檀樹皮為主。日本和紙的以其特有的雁皮、楮等樹皮為原料。
在傳統手工制作工藝上,兩者的最大區別在于用竹簾抄成紙這一步。日本的和紙在制作結構上分為“表面層”、“背面層”以及“中間層”。“表面”和“背面”層與宣紙相同,將紙漿蕩入竹簾中,經搖蕩,使纖維沉淀于竹簾,水分從縫隙流失,如此反復,直到理想的厚度;而“中間層”為了保證紙漿的均勻以及紙的韌度,會在充分搖蕩之后,扔掉余下的紙漿,再蕩入新的紙漿,直到所需的厚度。據悉,這是日本和紙在制作過程很獨特又很關鍵的一步。
跨越千年,這種傳統制紙承載的文化價值逐漸超過了使用價值,它代表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沉積。目前雖然大部分是高效的機械制紙,但日本的半紙、美濃紙、奉書紙、鳥子等仍然堅持傳統的手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