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9日15: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美國“再工業化”與“制造業回歸”是奧巴馬上臺以來大力推動并已初見成效的一項經濟戰略,跨國公司海外制造業已出現回歸美國的初步跡象。 |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不久前一份研究報告說,由于競爭力上升,美國在未來六年內每年將從歐洲、日本和中國等出口大國奪取700億到1150億美元的制造業出口額。 年終歲末,中國美國經濟學會在復旦大學舉行“美國經濟發展問題”研討會,美國“再工業化”成為與會教授和專家熱門議題之一。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引發了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災難和世界經濟衰退,迫使美國調整經濟發展戰略,了解美國“再工業化”目標,對解構未來經濟走勢具有借鑒和啟發意義。
目標:新層面的回歸
1900年,美國實現工業化,20世紀80年代完成現代化進程。但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由于放松了對金融市場的宏觀監管,虛擬經濟惡性膨脹,2007年爆發次貸危機。2009年初,美國開始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同年12月,公布《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繼啟動《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和《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實施“再工業化”。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張茂榮等認為,美國政府提出“ 再工業化”旨在達到“一石數鳥”效果:短期刺激經濟復蘇、緩解嚴重失業緩和社會矛盾;中期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動力,促進經濟再平衡;長期目標是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之機,謀劃戰略主導權,重塑國家競爭優勢。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陳寶森認為,美國“再工業化”與“制造業回歸”是奧巴馬上臺以來大力推動并已初見成效的一項經濟戰略,跨國公司海外制造業已出現回歸美國的初步跡象。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院院長李向陽認為,美國經濟最困難時期已經度過。不過,不少教授和專家指出,美國經濟仍存在諸多制約因素。比如債務問題積重難返;財富分配不公,失業率仍高,貧富差距拉大;金錢深刻影響政治進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3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從上年的2.8%降至1.6%。清華大學高級研究員周世儉預測,美國經濟將繼續溫和增長。
美國“再工業化”,包括調整、提升傳統制造業結構及競爭力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兩條主線。陳寶森的觀點 是 , 美 國 制 造 業 并 沒 有 衰 落 ,2010年美國制造業產出近1.8萬億美元,稍稍領先于中國,比日本制造業產出高2/3,是德國制造業產出的三倍,仍是世界最大的。2011年,美 國 制 造 業 產 量 創 歷 史 紀 錄 , 比1990年高六倍。美國制造業的主要問題是就業崗位在減少,成因主要是國內生產自動化和勞動成本過高,迫使美國大公司將產業轉移到國外。1970年,在美國全部7000萬就業崗位中,在制造業就業者近1700萬,占25%。到2012年,在美國13370萬就業崗位中,在制造業就業者只有1190萬,僅占9%。美國政府鼓勵“制造業回歸”以來,已出現某些制造業回歸美國跡象。但專家們一致認為,美國“再工業化”主要目標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發展先進制造業。比如3D打印技術產業已成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之一。有專家認為,3D打印技術或許具有蒸汽機或電話相似的時代意義,很可能預示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