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9日09:5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位于群馬縣的“富岡制絲廠及制絲產業遺產群”有望六月登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人民網東京4月29日電 據日本群馬縣地方報紙《上毛新聞》報道,26日,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業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通知日本政府,位于群馬縣的“富岡制絲廠及制絲產業遺產群”符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條件。
據悉,6月15日至25日在卡塔爾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正式決定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一旦正式宣布申遺成功,群馬縣“富岡制絲廠及制絲產業遺產群”將開創日本近代產業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先例,這也將有力促進群馬縣的旅游產業。
據介紹,通過審查推薦書和實地考察,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認為,群馬縣的上述候選之地在養蠶與繅絲方面的技術創新為人類大量生產高品質的生絲做出了貢獻,經過養蠶和繅絲的國際交流,促進了世界絲綢產業的發展與大眾普及。
列入申遺范圍核心部分是位于富岡市的“富岡制絲廠”,外圍則由田島彌平舊宅(伊勢崎市)、高山社遺(藤岡市)、荒船風穴(下仁田町)三處組成的“制絲產業遺產群”相關遺址構成本次申遺的“副中心”。
◆古跡鏈接
富岡制絲廠
明治5年(1872年),由明治政府設立的國營機械繅絲場。
民營化后,也繼續沿襲繅絲行當,長期致力于最前端繅絲技術的開發,最終將日本的養蠶與繅絲行業發展成世界一流的水平。
這家繅絲廠與田島家、荒船風穴、高山社等聯手合作,在群馬縣開發和普及蠶的優良品種。
該處建筑融合日本本土與西洋舶來品的建筑藝術,長度超過100米的木結構磚制蠶繭倉庫和繅絲場等工廠建筑仍保留著創業時期的原始風貌。
田島彌平舊宅
1863年所建的主建筑兼養蠶室,由重視通風的養蠶法“清涼育”集大成者、當時日本養蠶家田島彌平所建。
正面寬度約25米、深約9米的2層瓦房建筑,首次在屋頂安裝通風用的“天窗”(即日語中的“越屋根”,日本式小屋頂,通風性能出眾)。
為了普及“清涼育”養藏之法,田島彌平通過撰寫的《養蠶新論》《續?養蠶新論》向日本各地普及這樣的養蠶建筑結構,這里也就成了日本近代養蠶農家的原型母體。
高山社跡
明治16年(1883年),當時日本養蠶行業的領軍人物高山長五郎獨創了一種名為“清溫育”的養蠶技術,能使通風和溫度管理達到有機結合。
1884年,因地制宜在當地建立了一所向全日本乃至世界傳播養蠶技術的教育機構“高山社”,成為當時日本養蠶技術的一大重鎮,“清溫育”養蠶技法也逐漸成為日本的標準。
1891年所建的中心建筑兼蠶室成為最適合和最能體現“清溫育”養蠶之法的建筑所在,眾多學徒慕名而來在此學技。
荒船風穴
明治38年(1905年)到大正3年(1914年)所建。
利用從巖石縫隙刮起來的冷風來貯藏蠶種(蠶卵)的一種設施,充分利用冷藏技術,增加了當時頗受條件限制的養蠶次數,最終突破一年只能養一次的限制,實現一年可養蠶多次。
這里有3座風洞(風穴,即風洞的意思),儲藏能力創日本最大規模,客戶遍全日本40個地方省份及朝鮮半島。(劉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