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13:20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今年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77周年,我們邀請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先生來到人民網,講述他眼中的抗戰以及他所了解的歷史人物故事。 |
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
每年一萬多來博物館參觀的人都是自愿前來
主持人:咱們這個博物館每年來參觀的人有多少?
吳先斌:平均大概一年在一萬多人。雖然這個數字和國家博物館差距很大,但是我可以欣慰地告訴大家,這一萬多人都是自愿來的,我從來不組織任何人來參觀。這里有主觀的原因,有客觀的原因。主觀的原因就是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興趣你就來,你不感興趣就不用來,我不會強迫你來,那種走過場、形式主義的東西沒有任何的意義。客觀上講,如果我組織人來的多了,我們的民營博物館安保條件跟不上,也照顧不過來,萬一有人摔倒或者是發生意外我也承擔不起。我講這個話,網民們不要以為我是拒絕大家,我是真正歡迎熱愛歷史的人來參觀,我一定在博物館里熱情接待大家。
反思歷史問題,德國人的臉紅與世人形成鮮明對比
主持人:在來博物館參觀的人當中,有沒有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
吳先斌:當然有,來我這個博物館的主要是兩部分人,一大部分是中國人,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七七事變”77周年紀念日到來前,已經有很多家日本團體聯絡我要來博物館參觀。能來參觀的都是友好人士,他們對那段歷史,跟我們有共同的認識。但是,在這里我更愿意跟你分享一個德國人到我這個博物館來參觀的故事。我從來不組織人來參觀,對于那些自發愿意來參觀的人,我會給予非常高度的關注。只要是他在這個博物館里停留20分鐘以上,只要我在博物館里,我都會跟他聊一聊,聽取對方的想法。有一天快接近中午了,我通過博物館的顯示屏看到一個德國人,帶著個小孩,我當時不知道他是德國人,我只知道一個老外帶著個孩子在館里看,對每一件文物看得都很仔細。我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大約半個小時后我發現他還在看,我就感覺非常有意思。我趕快下樓跟他打招呼,他懂中文。我問你怎么知道我這個博物館的?他說是在網上看到的。我說你是專程來的嗎?他說是從北京去杭州,路過南京,專門下來帶著孩子來看看中國的民間博物館,以什么方式來表達那段歷史。
他說自己是德國人,是研究中文的,名叫漢斯。他說我知道你們那段歷史,在談到日本人怎么反思歷史的問題時,我說德國人對那段歷史是怎么反思的?聽我這么一說,這個德國人從凳子站起來了,滿臉通紅不說話,這時候我發現他對歷史的反思是發自內心的。我認為很多人對歷史的反思,可能在內心深處要打個問號。在我這個博物館里面,不管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他們對歷史的反思,我沒有見到有臉紅過的。但是我見到這個德國人臉紅了。德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有過大屠殺,他一提到這個就滿臉通紅。我想,至少臉紅了,觸及到他心靈深處了,沒臉紅至少還沒到心靈深處。
我講到這個現象以后,大家自己去評判,我不對任何人的內心世界進行揣測。因為每一個到我博物館參觀的人都值得我尊重。我只講現象,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判斷。
在“七七事變”77周年之際,我希望廣大網友,也包括我本人,能夠在那段歷史中吸取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然后把這種有價值的東西演變成一種力量,用這種力量來推動我們的社會能夠穩健地向前發展與進步。我想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么要紀念“七七事變”的一個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