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06日13:32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有日本文化學者指出,在重視家族概念的日本人看來,新家業的開創、家族內部關系和外部地位的變化,都需要在姓氏上有所體現,因此在考慮傳承性的前提下,日本人的姓氏“不斷分裂演變”,才有了如此眾多的姓氏. |
突擊式“就地取姓”
關于日本人姓氏的來源,日本語言學者將其大體區分為皇系、神系、地方系和其他類別等。原本氏族社會時期,日本人以富有地域和職業色彩的部族名稱即“氏”冠名,后來統一日本的大和朝廷開始嘗試為貴族按照身份和官職“賜姓”。到了平安時代,日本人“氏姓合一”并開始以“苗字”作為自稱姓氏(“苗字”即嫩芽、分支之意)。日本古代的“四大姓”即源、平、藤原與橘,除橘之外都由天皇授予。日本天皇沒有姓氏,因為天皇被賦予神性,不屬于任何氏族,即天上人。在封建時代,姓氏權被貴族、武士和豪商所壟斷。明治維新后,大多數日本國民才真正做到了“有名有姓”。1875年明治政府頒布《苗字必稱令》,強制要求國民皆有姓氏,很多日本人一時不知道“自己該姓什么”,于是便突擊式“就地取姓”,這也是很多日本姓氏稀奇古怪的原因。
有日本文化學者指出,在重視家族概念的日本人看來,新家業的開創、家族內部關系和外部地位的變化,都需要在姓氏上有所體現,因此在考慮傳承性的前提下,日本人的姓氏“不斷分裂演變”,才有了如此眾多的姓氏。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盧昊